(易班博雅雅独家专访 小记者 叶方沁)2016年1月29日晚上,戴爷爷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_——我,为什么呢?因为戴爷爷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退休前曾是吴淞区副区长,所以我与他进行上海话的访谈是没有错的。
“阿拉是上海宁。”这是多么一句熟悉、温暖且带家乡味的话语!上海话是海派文化的基石,是上海的根源。这样的方言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作为上海人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还没等我开口,爷爷滔滔不绝的给我说起了上海话的历史及源头。上海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上海话源于松江话,有700年的历史了。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大批外地人如宁波人搬入上海,初步形成了由多种吴语方言组成的“新上海话”。但由于1980年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方言的行为进行“品行处罚”。慢慢地,青少年和上海话接触的就少了,到现在连小朋友都基本不会说了。
我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目前研究上海话的语言学专家少之又少,全国13亿人口中仅有不到50人,从这个数据来看您认为上海话会灭亡吗?我原以为爷爷会说“政府要加力保护上海话”之类的话,可爷爷的话出乎我的意料:“现在研究上海话的人是少,但这并不代表它会灭亡,因为上海话的所属语系——吴语,还是有将近有1亿人使用的。现在青少年不会讲上海话,这才是上海话的最大威胁,因为万事都要从娃娃抓起,”
戴爷爷给我讲述上海话的历史
趁这个机会,我追问:“既然青少年都说不了上海话,那他们的后代就更不用说了,这该怎么办?“戴爷爷说:”这就要看教育氛围了,这是也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上海话融入到学校,那他们就可能给上海话留一点‘种子’。而且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在推广上海话了。”
说到这个,我顺着爷爷的思路:“我们学校里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推广普通话’的句子,按您上面的思路,这块牌子是否可以去掉?”
爷爷不愧是副区长,逻辑和许多人都不一样,他说:“这块牌子当然不必拔掉。方言固然重要,但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就是普通话,你只会讲‘地方话’却不会讲普通话,会造成交流和沟通上的困难,所以普通话也要学的。”
爷爷突然说:“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你妈妈是新上海人,来看看新上海人对上海话的看法吧!”
“怎么将上海话传承下去呢?”妈妈微笑着说:“现在上海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在电视荧屏上有许多节目都是以上海话为台词播出的,如《嘎仨胡》、《老娘舅》、《快乐三兄弟》等等,以及上海话词典《弄堂》都为保护上海话前进了一步。” 哈哈,想不到新上海人也提倡保护上海话!那上海人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它呢?
爷爷和妈妈的话让我感受了上海话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性。保护上海话是每个上海人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戴爷爷的采访非常详细,记录得很到位。感悟虽然简洁,却很深刻,很好。
—— 博雅袁老师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