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西周护甲
✨最早的✨编钟、编镈
✨铭文最长的✨青铜簋……
云集“青铜器之乡”宝鸡出土文物重器
珍贵文物占比高达95%
这个暑期
中国航海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联合呈献
『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
透过考古出土文物
结合《诗经》《周礼》等相关文献记载
一起走进三千年前的礼乐之周
追溯现代生活中
我们日用而不觉的礼仪文化根源
展览时间:2024.07.08 - 10.08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 第一临展厅
*7月8日周一闭馆,仅面向内部开放
重磅展品
中华礼乐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礼乐大备,礼乐文明自此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是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
『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汇聚石鼓山墓地、眉县杨家村窖藏、庄白一号窖藏、[弓魚](yú)国墓地、董家村一号窖藏等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物,通过周礼之邦、事神致福、止戈为武、礼入世俗、礼合万方、尾声六部分,感受周礼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弘扬中华礼仪文化。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诗经·小雅·既醉》
关键词:酒
龙纹禁(仅7月8日-8月10日展出)
西周早期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山3号墓出土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铜禁是西周早期出现的新器类,用以承放卣、彝、尊等酒器,发现数量极少。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铜禁。
户卣(yǒu)(仅7月8日-8月10日展出)
西周早期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山3号墓出土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户卣与龙纹禁一同出土。通体装饰大小凤鸟纹和直棱纹,尽显凝重、华美与张扬之感,是商周青铜艺术的杰作。
单五父壶
西周晚期(宣王时期)
2003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此壶呈椭圆方形,铸工精湛且保存完好,堪称壶中精品。壶身纹饰以龙为主题,在器盖、器腹、圈足处皆盘踞数条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的龙纹,神秘中透露着活泼,厚重而不失奇巧。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诗经·秦风·无衣》
关键词:兵戎
铜甲
西周早期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山1号墓出土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包括胸甲、背甲、腿甲各一件,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护甲、唯一的西周护甲类器物,极为珍贵。此次展览也是该铜甲修复完成后首次外出参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关键词:战争
四十二年逨(lái)鼎
西周晚期(宣王时期)
2003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诗经·采薇》描述了西周时与猃狁作战的将士的思乡之情。四十二年逨鼎内壁铸有铭文25行281字,记述了周宣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86年)西周与猃狁之间的战事,是研究西周社会和战争情况的重要资料。
(dōng gu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周中期(穆王时期)
1975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出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装饰华丽,器、盖各铸11行134字,是目前发现的铭文篇幅最长的青铜簋、西周青铜器中最珍贵的艺术珍品之一。铭文讲述了3000年前周人与淮夷之间的一场激烈战事,也记录了(dōng)这位未载入史册的良将的荣耀时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关键词:宴乐
云纹编钟
西周早期
1976年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7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一组三件,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编钟。三件钟的形制和纹饰类似,大小递增。周人制礼作乐,音乐也纳入礼的范畴,祭祀宴饮都需有雅乐配合。礼和乐相辅相成,以规范政风民心,达到社会的平衡和谐。
编镈(bó)
西周
1985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
眉县博物馆藏
我国首次发现的西周编镈、眉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目前已知最完备的一套编镈。一套三件,装饰华丽,纹饰生动,将编镈的使用提前到西周晚期,意义重大。
叔五父匜(yí)
西周晚期(宣王时期)
2003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贵族在宴饮前后必须洗手,称为“沃盥之礼”。匜是水器,出现于西周中期,常与盘、盉配套用于沃盥。此器整体呈瓢形,前有宽流,后置龙首鋬,下有4个龙首足,纹饰华丽繁缛,极具艺术价值。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后续推送!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