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舟船
穿梭于江河湖海
以先进、创新、包容的姿态
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惊艳一页
何以行舟?船往何处?
帆影舟迹映照了怎样的九州千年?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中国航海博物馆特举办
『舟楫中国:中国古代舟船文化特展』
全方位展示古代中国舟船文明的源流衍变
揭示“何以中国”的蓝色文化内涵
时间:2024.05.16- 2024.10.31
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 第二临展厅
『舟楫中国』超前揭秘
『舟楫中国:中国古代舟船文化特展』汇聚馆藏古代舟船相关珍品,从“何以行舟”“船行万域”“文化之舟”三大版块,展示中华璀璨的舟船文明。
重点展品 · 记录中华蓝色舟船文明航迹
本展览遴选了典型船模、青铜器、书画、玉器、雕刻等展品,通过深挖展品信息,讲述深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舟船故事。
东汉冷水冲型船纹铜鼓
铜鼓面上有两组骑马的战士和四组青铜蛙形神兽,鼓面中央有14角光芒的太阳纹,并夹以复线三角形纹,其中有连续圆涡纹一周。铜鼓腰部有羽人划舟的纹饰。船纹中的船身窄长,两端高翘,船首尾饰有鹢鸟,尾部为双尾。船上有多人,同向而坐,船首一人手执羽杖,其余人持桨划船,船尾有一人持尾梢,是一种可以控制船舶行船方向的特殊桨形舵.
清象牙雕楼船摆件
此船体型硕大,十分壮观。船首尾高起,并有楼亭,供人休憩游玩。船身绘有多达几十处花卉纹饰,花卉盛开,娇艳美丽。船中间船舷两侧各雕五个兽首和精美的缠枝花卉纹饰。船两侧各有两名气宇轩昂的士兵,注视水面。船中间甲板上建有高大楼阁,楼阁栏杆上都雕有精美的纹饰,楼上有站立的贵族高官向远处眺望。
清玉雕龙舟配饰
两龙舟上均雕有高大的楼台。一龙舟摆件整体平直,呈船型,船首龙头翘首昂头、尽显“龙”的威严与气势。龙舟船尾有一龙尾向上翘起,尾巴强劲有力,两面各雕有一大桨,似有船工做操桨划行状。另一龙舟为镂空圆雕佩件,船体为边长片状,龙舟整体装饰华丽,饰有飞檐亭阁等建筑,又有伞盖与大大的“令”字旗迎风飞扬,颇具威武气势。
清“正鸿源”木质指南针
该指南针有十二地支,十天干中八天干,和八卦中代表四维的“乾、坤、艮、巽”组成一圈24方位指向,为典型的航海罗盘样式。航海罗盘在中国古代称为指南针、浮针等,由一根指南的针和中央挖空的刻度盘所组成。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被广泛用于航海;其传到海外,助推了世界航海的发展。
清道光辛卯年针路簿
该针路簿撰述了宁波至海南的国内航路经行、部分航线的山形水势,以及潮水、风向、节气等内容,为传统针经书写格式,封底墨书“道光辛卯年六月置”字样。
19世纪中式船图通草画
该通草画册共绘12幅中式船舶通草画。据考证,通草画册中的船分别为西瓜扁、捕盗米艇、桨艇、谷船、鸭艇、西瓜扁、乌艚、西南谷船、低仓艇、龙舟、行尾艇和大官座船。
汴河客船(模型)
客船较为宽大,船舷两侧有相当大的船窗,便于通风采光,风雨之时可用木板窗遮挡风雨。尾部设有平衡舵,转动稳定,控制省力。汴河客船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内河船型之一,可升降的平衡舵等先进设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3轮车船 (模型)
中国是最早发明车船的国家,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和徐世谱相继开发和使用车船。23轮车船在唐代4轮车船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左右船舷各有11个车轮桨,船尾有一尾车轮桨,共23轮桨。23轮车船在宋金采石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宋军凭借此船大破金军,取得胜利。
太湖七扇子(模型)
太湖七扇子为方头平底,船身浅而宽,有七桅七帆,属沙船船型。据史志记载,岳飞军队曾驻守太湖与金兵交战,所用战船后来改制成七桅七帆的渔船,即太湖七扇子。时至今日,太湖大船渔民中普遍信仰岳飞,太湖中央平台山岛的禹王庙内,曾专门供奉岳飞塑像,部分渔民更自称岳家军后裔,在婚礼时有单独请“南元帅”(即岳飞元帅)的仪式。
耆英号(模型)
清道光年间,英国船商定制的中国木帆船。1846年,耆英号从香港出发,横跨大洋,于1848年驶抵伦敦。在伦敦期间,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威灵顿公爵等许多著名人物都登船参观,耆英号备受世人关注。耆英号远航世界的事迹再次证明了中国古代木帆船的高超建造技术,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舟船文化。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至中国航海博物馆
参观
『舟楫中国:中国古代舟船文化特展』
5月16日起
让我们一起探寻深具特色的中国古代舟船故事!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