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如何以不变应万变的?

发表于: 2015-12-29 17:40 浏览: 41053

QQ图片20151229173310.png

    2015年12月19日,我们博雅小记者团一行开启了“爱在华师大”高校采访之旅。本次我们将采访华东师大知名教授吴铎老师。

    对吴铎老师感兴趣,是因为百度上有关他的介绍: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编写委员会主任。教材,特别是思品教材,一直陪伴我们的读书生活。如今能采访审定教材的老师,定可以借此来排解心中的好奇与疑问。因为一套教材从问世之日起,从我们的学哥学姐起,至我们的学弟学妹止,可能要用上10年,影响整整一代人。但10年的变化又是急剧的,教材如何赶上形势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华师大,与吴铎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教室里临时搭建了两个课桌,就成为吴教授的讲台。78岁高龄的吴教授就坐在讲台上,一身藏蓝的冲锋衣,略带花白的头发,精神矍铄,平易近人,完全没有知名教授的架子,倒很像邻居家的老爷爷。正因为吴教授的邻家爷爷般的慈祥与面善,我们的拘束感与陌生感顿时全消。在众多的举手提问中,我有幸被吴教授点中,也有幸一吐心中的好奇与疑惑。我问吴教授:

    “教材的使用寿命可能会长达10年,而10年中,形势变化却又日新月异。教材,特别是思品教材,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如何使用教材,来应对形势的变化?”

吴教授以标志性的慈祥的笑脸回复我:

    “教材编写其实都有一根主线,都有一套依据,那就是你们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为我们设计了同学们在某一阶段成长应知应会的知识与习得的能力,而教材,是将我们的课程标准具体化了,让我们通过社会事件、政治人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学习背后蕴含的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较为复杂的社会形势。这是教材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也是同学们学习的意义所在。当然,如果同学们能运用教材中所学知识、所习得的能力,去分析社会形势及其变化,那就是活用教材,活学知识了。”

    简短的对话,一下戳中我的“穴位”,让我由混沌走向清醒。说真的,学了这么多年,用了一册册教材,以前只知按部就班跟着老师的节奏学知识,其实自己也可以依据教材梳理知识、组装知识,活用知识,那更会学有依据,学有活力,人的精神思想也会大不一样。

    “爱在华师大”,我已感受到师大暖心的爱。

(向明初级中学  八1班  邓菁菁)


老师评语

思路清晰,尤其是细节捕捉得很到位,看得出来通过这次采访,你的感受很深刻。

—— 博雅袁老师

网友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如发现灌水或违规言论将视情况删除或扣除一定的学分,感谢配合。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

中级小记者

la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