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 热门资讯> 估价45万的藏品,被“熊孩子”撞坏后....上海玻璃博物馆:有救了!

估价45万的藏品,被“熊孩子”撞坏后....上海玻璃博物馆:有救了!

发表于: 2020-07-24 11:47:14

因为一件精美的展品

在展出过程中被熊孩子损坏

上海玻璃博物馆近期冲上了热搜榜

image.png


这个“玻璃城堡”估价约45万元


根据介绍,这件玻璃展品是由Arribas艺术家兄弟花费500小时,以特殊的灯工工艺——线圈技术打造而成。这座玻璃城堡重达60公斤,包含了近30000个部件,并由24K黄金装饰而成,价值超过7万美元(约45万人民币)。


image.png

image.png


根据馆方通报,

5月30日,因两位小观众翻越展区围栏

并在追逐玩闹的过程中撞到展柜

城堡随即发生塔尖倒塌、破碎的情况

而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


好在,可以修复!

馆方透露,目前和艺术家已经在研究修复事宜,

后续事宜将由专业团队有序妥善处理。


image.png

藏品遭破坏后 图片来源:网友@柚稚园里的ong扭扭


这件被“熊孩子”损坏的玻璃城堡

在网上引起了广大关注

不少网友表示十分心痛


城堡被损坏后

一些网友认为应该

“禁止小朋友参观”


@黑色的春水:建议部分展览明确禁止儿童入内


@做个梦起来就暴富:能不能规定几岁以下的不得进入某些区域?


有人觉得

之所以有“熊孩子”就是因为有“熊家长”


@pililibeibei:建议让孩子家长赔偿,作为监护人应该尽到监护义务,孩子和家长都该有个教训。


@怡安永逸:贴个标签,损坏照价赔偿,来时候先保险公司估个价。没什么比让孩子爹妈掏钱更能遏制熊孩子的了



而上海玻璃博物馆

却不这么认为!


事件刚发酵的时候

上海玻璃博物馆立场就很鲜明:

小观众已经认识到错误

相信未来一代会成长为好观众


image.png


而在7月18日,

馆方的微信公号还发了一篇文章

处理方式之大气,超拉好感


· 他们认为骂别人“熊孩子”,是走偏了:

“给孩子打上犯罪者标签,并禁止小朋友参观,作为博物馆人,我们觉得画风逐渐走偏……”


· 同时,他们不认为应该怪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神兽看护人aka家长们,虽然去博物馆的路上千叮咛万嘱咐,“眼观手不动”“不要跑不要闹”,可是到了之后,还是抑制不住神兽的爆棚行动力和精力?”


· 馆方表示理解孩子们在参观中“摸一摸”的冲动:

“用触觉感知这个世界,是人类的本能,更何况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他们甚至会捡起地上的小垃圾放进嘴里尝尝味道,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以。”



对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要注意礼仪~


表明了立场之后,

上海玻璃博物馆给出了针对“熊孩子”的“治愈良方”


“不要触摸展品,不要追逐打闹,

不要展厅内饮食,不要翻越围栏……”


image.png


为此,上海玻璃博物馆决定推出公教活动——

礼仪工作坊2.0版

儿童礼仪工作坊


他们认为,在我们的世界里,

孩子决不是潜藏的破坏者,

通过引导,他们也可以是博物馆的守护者。


image.png


这次礼仪工作坊活动是城堡被损坏事件发生后,馆方一早计划好的:

据上观新闻7月12日报道,馆方表示,将从这次的遗憾中积极学习并思考,未来会特别设计升级面向孩子们的参观“礼仪工作坊”,承担起更多教育责任。希望能通过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将文明参观转化为一种可以趣味性习得的知识和习惯。


现在,专治博物馆内

“摸一摸”“蹭一蹭”“靠一靠”

等疑难杂症的

“治愈良方”来了~参加吗?


消息一出

网友纷纷表示要报名:

这才是教育!


image.png


和上海玻璃博物馆类似

当游客无意损坏展品时

大部分博物馆或美术馆都

不要赔偿,而选择了原谅为主


· 2006年,一位名叫尼克·弗林的外国观众在参观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时,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一下子打碎了3只价值约17.5万欧元的17世纪花瓶。


他唯一受到的惩罚是收到博物馆的一封邮件:“在近期内请勿再踏足我馆。”


· 2017年,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参观展览时,因为自拍不小心碰倒了一个陈列展品的方形柱子,导致后面陈列展品的柱子发生骨牌效应,相继倒下,最后导致价值20万美元的艺术品被损坏。


她还被馆方安慰:“这只是一个意外,她还是个学生,不需要她做出赔偿。”


文明是“底色”,

引导并培养观众群是各馆的长期作业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对博物馆而言,从儿童抓起,激发他们到场馆参观的兴趣,培养他们利用场馆学习的习惯,是机构的教育目标。即使这些孩子日后并不从事相关工作,可从小形成的对博物馆的亲切感、对其文化的认同感,也会使他们在一生中不断回来。但文明应是底色,这包括博物馆对所有观众的要求,无论其年龄差异,也包括参观群体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以及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国外不少博物馆都会事先或同步提供一系列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建议或推荐,为他们优化师生考察及家庭游提供务实引导。并且,这些引导还按照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前、中、后三阶段推进。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如此践行。”


在郑奕看来,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免费开放,拥有较之以往更多、更广的观众,这为场馆的管理带来难度。“如何引导并培养观众群,并且从娃娃抓起,是各馆的长期作业。”


郑奕引用教育家叶圣陶的观点,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的目标是,促使民众从小跟随博物馆一起成长,并逐步养成文明参观、优质利用场馆的习惯,喜欢并热爱博物馆,甚至日后以各种方式‘反哺’。”


网友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如发现灌水或违规言论将视情况删除或扣除一定的学分,感谢配合。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

    进行中的活动

    关联场馆

    最新资讯